成果申报书
|
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1. 文化育人成效显著,受益人群面大量广 6年来,成果在校内13个专业和社会培训中应用,受益人数达6万余人。 学生实现成长成才:职业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入选国家集训队;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励687余项、专利27项,2019年省级大学生竞赛获奖人次全省高职院校排名第一;培养了全国技术能手、行业能手、成都工匠6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涌现了以“四川省最美女大学生龚婷婷”为代表的扎根农村、服务民族的一批典型。 学员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为民族地区培训2100余人,3人成为省级大师;培育的彝绣创业传承人乔进双梅入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富:建设全国党建样板支部2个;主持文化类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建成省级高校思政精品项目2个、课程10门;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赏析》等教材9部。 师资育人能力显著提高:培育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优秀教师等3人,2人获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项目组成员作为全国优秀辅导员代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课程思政示范团队4个;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21项。 综合办学实力提升: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集体、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四川省先进集体。 3.帮扶少数民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大 面向四川省阿坝、甘孜、凉山等地区建立乡村纺织文化传统技艺4个,带动了当地6000余人次居家灵活就业,年均创收1000余万元,为藏族、彝族、羌族等少数民族集体脱贫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协力民族地区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国内国际广泛认可,为全国高校提供了文化育人示范样本 四川教育厅以简报形式重点推广成果,在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培训会上交流经验,相关做法被32所院校学习借鉴;新华社、人民网、新浪网等35家媒体报道;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四川省副省长罗强、杨兴平等到校调研时并评价:“堪称非遗基地”。 连续6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成为四川教育厅人文交流品牌项目,吸引了近20个国家师生2000余人到校学习交流280余次,并与老挝琅南省师范学院共建海外嫘祖学院。 |